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东谈主,在水一方。”一首诗经名篇《蒹葭》让白露成为最好意思气节之一。
白露是二十四气节中的第十五个气节,天气转凉寒生露凝。古东谈主以四时配五行,秋属金,金色白,以白方法秋露故名“白露”。
掀开唐诗宋词的册页,白露诗词之多之盛令东谈主齰舌。它是杜甫笔下的“露从通宵白,越鸟南栖”;亦是苏轼眼中的“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”;还是李白描述的“玉阶生白露,夜久侵罗袜”……白露气节像一场连络古今的渊博诗会引大宗文东谈主骚人咏叹。
不外古代画家笔下的白露,另有一番风范——
掀开清代画家边寿民的《芦雁图册》
只见画中水波澹澹
几枝芦苇横斜江上尽显初秋诗意
数只芦雁回归水边
觅食小憩额外酣畅
边寿民擅画雁群
素有“边芦雁”之称
到了秋天
芦花飞絮、大雁南飞
也许他画的恰是白露三候
一候鸿雁来;二候玄鸟归;三候群鸟养羞
明代画家陆治74岁绘《玉簪花图轴》
画上题有白露诗:
“湛湛娟娟白露漙,折来纤手映俱寒。”
画面清丽脱俗
但见一丛玉簪花窈窱淑女
如好意思东谈主遗世而沉寂
不管倚栏之佳东谈主
或水边之伊东谈主
都请托中国东谈主对好意思的追求
遥远如一
白露气节赏玉簪花
别有江南风范
赏罢“江南花”
再看“秋日虫”
清代四高僧之一的髡[kūn]残
在白露气节画下《秋虫豆荚图》
“秋风淅淅,白露泠泠。
花繁子实,寒香沁东谈主。”
一只瑟瑟发抖的秋蚊
正发出时日无多的哀鸣
上海博物馆字画相干部主任凌利中说
亘古亘今
蚊子入画颇为凄迷
画中的豆荚果实累累
标志秋日的丰盛
而这只蚊子
号称神来之笔
幽默原理
既有赏秋的振作
又惊奇光阴的荏苒
中国的二十四气节
不仅纪录四季流转
亦是一个文化艺术宝库
满载东谈主们对当然之好意思、爱与解放的追求
在技能的长河中熠熠生辉
(缜密壁纸奉上)
经营:皆慧杰
监制:胡国香
终审:冯璇
统筹:王晶晶
记者:孙丽萍
打算:邱星翔、赵舸(实习)
剪辑:孟洁
学术守旧:上海博物馆字画相干部主任凌利中
中国传统色参考《中国传统色·故宫里的色调好意思学》